《致1999年的自己》:千禧之年的你在哪里?

《致1999年的自己》改编自编剧陈琛的原创小说《致15岁》,选取1999-2002年跨越世纪之交的时间段,力求还原上海普陀区工人新村几户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在世纪之交带来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中上海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生活样态和人生故事。1999年的初夏,女主人公钱佳玥考上了普陀区的市重点普杨二中(其原型即“曹杨二中”),揭开了高中生活的序幕,直面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形形色色的困惑和挫败,在和青梅竹马肖涵、柳婉晴、毛头以及同学好友陈末、常无忌、路垚等人的互动中也收获了丰足的成长。主人公的家庭关系和邻里互动也是剧中呈现的重点,深细处充满温情治愈的会心和感动。剧集同时尝试融入千禧年之际发生过的大事件和时代风潮,再现小人物在时代变幻中的真实影像,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探讨了诸多社会议题,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具有浓厚上海地方特色的怀旧年代剧。

《致1999年的自己》海报

工人新村的“烟火气”

剧中设定的普杨新村,显然是以新中国最早的工人新村——上海曹杨新村为原型。在兴建新村的20世纪50年代初,这些砖木结构的楼房算得上是工人阶级的“花园洋房”。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商品房市场的开放,工人新村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剧中,和普杨新村“英模院”的风景形成对比的就是“隔了一条马路”的商品房小区锦绣花园。如果说,“英模院”更偏向集体主义计划经济和传统道德,那么锦绣花园表征的就是对商品经济和功利主义的追逐。钱佳玥外婆廖冬梅原是纺织九厂的工会主席,肖涵妈妈关爱萍也是厂里的三八红旗手,她们作为纺织女工的优秀代表,有着极高的道德原则,遵循着自食其力、安贫乐道的生活原则。住在锦绣花园的张启明则是个体户奋斗的典型,虽然赚得盆满钵满,在周围人的眼里他不过是没有文化、只知道用金钱来解决问题的暴发户。同样住在锦绣花园的还有陈末一家,陈末爸爸陈彭宇是国企老总,同样崇尚个人奋斗,他为人刚愎自用,并且对应酬、关系、路子了如指掌,对老公房原住民妻子赵榕芳结交的“小市民”朋友抱有轻蔑的态度。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兴起,“英模院”的住户备感落寞,对锦绣花园的住户既有艳羡,也有不屑,体现了劳动者朴素的道德价值在商品经济逻辑冲击下所造成的失衡感。

《致1999年的自己》剧照

王小伟在《日常的深处》中曾经提到:“早期的筒子楼将厨房鱼贯放在阳台上,一户做菜,家家闻香。每家吃什么、怎么吃,都是公开的。各家掌勺的还经常一起交流厨艺,小孩子也常吃百家饭。那种热烈的、浓郁的社群感是最好的饭菜增香剂。”工人新村虽然比筒子楼更独立一些,但它的公共属性仍然非常明显。“英模院”的住户基本上都是纺织九厂的员工,通过单位分房制度集中在这一社区生活,沿袭了人民公社式的组织形式。邻里之间相互串门、蹭饭、借东西,都是家常便饭,也没有什么隐私的概念。而锦绣花园空间更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也更远,相对于“英模院”的热闹总是显得冷冷清清。在故事的后半段,关爱萍嫁给了张启明,毛头不用留在祖宅中吃百家饭,“英模院”的遗孀和锦绣花园的新贵的结合,无疑是一种理想化的调和,寄托了人们渴望“烟火气”也能在商品房袅袅升起的美好愿景。

在物资仍然相对匮乏的时代,食物往往成为人们对彼此的救赎。佳玥爸爸钱康每次出车回家总要带上一份酱鸭,顺手拎一袋水果,是并不富裕的小家庭中闪耀着温馨的黏合剂。陈末意识到自己和钱佳玥都喜欢肖涵,主动装病回避和肖涵接触,彼时还蒙在鼓里的佳玥特意让外婆为陈末煲了桂圆红枣山药汤,装在蓝白色的保温杯里,象征着女孩之间的深情厚谊。张启明和杨敏办完离婚手续后去吃的散伙饭里,有一道香干马兰头,无疑是当年爱过的痕迹。佳玥采访班上常犯胃病的数学天才常无忌,带他去吃的那碗小馄饨,还有关爱萍在张启明落魄时期请他吃的一碗紫菜小馄饨,都成了点亮对方人生的一盏灯火。十六岁独自一人去江西插队落户的陈秀娥,将一颗大白兔奶糖在手里攥了好几个星期,也是她困在母女关系苦涩回忆里的一丝甜蜜。佳悦外婆廖冬梅惦记着支援三线建设的爱人喜欢吃的蝴蝶酥,在爱人过世多年以后还记得要买一张站台票送去。

剧中一处重要的场景就是王双佩和丈夫柳松明经营的家乐馄饨店。这家店在九厂倒闭后就成了单位食堂的某种替代品。馄饨店楼上就是卧室,楼下就是沿街的店面。街坊邻居不仅可以享受到小炒和凉菜这些隐藏菜单,而且也把馄饨店视为开展公共社交的重要空间。陈秀娥和母亲起了争执、芳芳受了老陈的气,都会跑到馄饨店倾诉宣泄和彼此慰藉。个体经营的馄饨店接待的大多是周围的熟客,小店的营业额仅堪糊口,但作为经营者获得的心理饱足感恐怕也是店主的主要收益之一:用包子填满匆匆上学的孩子们的饥肠辘辘,唾手可得的半成品馄饨让家庭主妇们也可从烦琐无尽的家务里偷得一刻闲暇,在人前人后的寂寞中提供一方天地,用闲聊和打趣点缀日常生活的平庸。馄饨店中途一度遭遇了被隔壁新开的“大食代”挤兑的危机,又通过售卖一起看球的“世界杯套餐”重获新生。这一插曲也暗示着,具有地方特色、面向邻里关系的微型公共空间逐渐被快餐式功能更为单一的饮食消费文化所吞噬。

手作时代的“从前慢”

世纪之交虽然还有公共电话,但入户式电话已经广泛普及,带着臃肿厚实显示器的电脑却还是奢侈品,价格大几千的大哥大则是财大气粗生意人的象征。这也意味着,生活便利了,却也没那么便利。新春拜年,需要见缝插针等待电话空闲的时候才能给对方打电话,拨过去的瞬间却很可能还在占线。普通人用的寻呼机,需要平台接线员的中介传呼才能等到回电。电脑上已经有了OICQ等聊天工具,但只有上线才能看到彼此的留言。虽然街上已经有了打印店的出现,手写仍然是人们的第一选择,一笔一划中所承载的心意就显得弥足珍贵。黑板上老师写下“亲亲得相首匿”的板书,将一念之差行差踏错的孩子拉了回来。陈末提前在52个信封上写下东川路的地址,表达了对美好初恋的尊重。佳玥把自己和肖涵的故事写信寄给FM101.7的《篇篇情》栏目,叮嘱肖涵到时收听,然而阴差阳错听到这份表白的却是暗恋佳玥的毛头,而肖涵错过的不仅是一期不能回放的电台节目,还有那一夜初雪纷飞的少女情怀总是诗。

《致1999年的自己》剧照

那是一个生活物件主要依赖手作而显得弥足珍贵的时代。佳玥会叠一整个晚上的幸运星装在瓶子里送给肖涵,陈末也买来当时流行的航模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拼接好当作生日礼物。前有肖涵为了节省买胶水补球鞋,后有柳松明为王双佩连夜缝旗袍。赵榕芳还是会年年都为女儿陈末织毛衣,因为“穿不穿是她的选择,织不织是我的心意”。柳婉晴最终选择将路垚送给薛师姐却被婉拒的巧克力一颗颗掰开吃下,正是出于对亲手挑选所蕴含的情意的珍重。张信哲的签名海报、贝克汉姆的亲笔签名照(虽是赝品),都是追星女孩眼里的宝藏。而佳玥妈妈陈秀娥去菜场阿炳那里求来的符,也因为珍而重之地用毛笔写上名字和祝福,承载了不可替代的情真意切。就连张启明和儿子毛头两人最后的心结化开,也是通过父子二人写在纸巾上的通信完成的。

麦克卢汉在《媒介与文明》中提到,“新媒介通常不置换或替代另一种媒介,而是增加其运行的复杂性”。世纪之交的城市也正处在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旧媒介迈向交互式新媒介的过渡时期。肖涵和陈末在学校里传递的“电子小纸条”,最终成为肖涵被取消市三好荣誉的罪证。柳婉晴对译制片翻译腔的模仿,注定被和外国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所颠覆。公共录像厅、录像带和碟片中的性启蒙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媒介的载体形态一直在发生改变,但其归根结底仍然是人感知世界并获得经验的延伸。生活变快了,物质丰富了,参与方式改变了,但心之所向仍与过往别无二致。

在秩序的废墟上重启日常

剧中揭示了时代变迁裹挟的沙尘暴对具体的个人和家庭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本地大批国有企业纷纷改制,纺织行业首当其冲。钱佳玥、肖涵、柳婉晴、毛头等人的父母们,都只能自寻出路下岗再就业。陈秀娥在商场里站柜台卖棉毛衫裤,王双佩开了馄饨店,关爱萍在馄饨店打工外加做保姆,张启明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杨敏跑到日本打黑工,在旧秩序瓦解而新秩序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中,个体的选择如此多元又如此局限。剧中提到的号召纺织女工应聘空嫂,一度成为轰动上海的重大社会新闻,也是国内航空业首次打破年龄限制响应安排下岗再就业的尝试。尽管剧中的妈妈们热情高涨,刻苦训练,最终还是没有通过甄选,但这就是生活(C'est la vie)。正如关爱萍所言,在报考的时候就只是希望“在平凡的生活里,小小的苦中作乐一次”。

《致1999年的自己》剧照

陈秀娥、关爱萍、王双佩决定报考空嫂的契机就是三人重新回到了一起工作过的九厂,重访挥洒青春的地方。彼时,九厂已经成为了一片巨大的废墟,门口挂着锈迹斑斑的锁,曾经灯火通明的车间杂草丛生,碎石遍地,可以让职工全心全意托付身家的托儿所、医药室、澡堂子也都无处可寻。肖涵爸爸肖友光为保卫九厂机器而在火灾中牺牲,但随着工厂的倒闭,这一切已都烟消云散,让肖涵一度质疑父亲的选择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最后,在董厂长牵头下成立的九厂博物馆单独设立了英雄劳模肖有光纪念室,终是让故人有了些许安慰。技术标兵、三八红旗手和英雄劳模等的称号及其象征的荣誉,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动荡而翩跹淡去,但个体生命中的青春记忆、辛勤劳作和高贵人品却并不会因此而褪色,且后者导致的行为惯性在众人一次又一次的召唤下更加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此外,陈秀娥、王双佩、关爱萍三个纺织女工,加上和赵榕芳四人组成的旗袍姐妹,和她们的女儿钱佳玥、柳婉晴和陈末三人组成的果汁女孩,构成了女性角色群像的双线对照。妈妈们在十六岁的时候已经进厂工作或是插队落户,女儿们在十六岁的时候忙于学业和情感生活。柳婉晴为了当上交流团主持人和王双佩为了考空姐而进行的自我规训,隐含了对催生女性容貌和身材焦虑的社会认知的批判。钱佳玥身在贵州的远房表妹钱佳丽因经济原因和重男轻女的思想而面临辍学打工,陈秀娥和钱佳玥母女二人共同为她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赵榕芳为了女儿和丈夫据理力争,关爱萍学习中医推拿习得一技之长,陈末力排众议决定去北京求学,她们传递出的温柔而坚定的女性力量象征着女性意识的温和觉醒。这些女性群像的选择所揭示的内涵是,生活本身流动不居,对流动本身的接纳和反应,才真正构成人的身份和本体。

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曹杨二中是我的母校,我和剧中人物的年龄差了有三四岁左右,勉强也可以算作同龄人。电视剧的取景地多在上海,在观剧过程中,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和怀旧感总是令校友们心有戚戚焉。整部剧在服化道方面也颇费苦心,集中呈现了大量世纪之交的生活元素和符号意象,比如windows98、《宝莲灯》、东方明珠旋转餐厅、欧米伽手表、新概念作文大赛等等,细腻地复苏了过去的记忆。当初每个人心心念念的“新世纪”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对世纪之交生活图景的这种回望和“召唤”不仅具有一种情感上的附加值,更有助于我们审视当下的生活,确认自己的身份和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