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布“诊疗级”病理AI大模型 可识别9大器官57种肿瘤亚型
3月28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诊疗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灵眸”于近日正式发布,该模型可识别9大器官57种肿瘤亚型,判别癌变、分割病灶区域,完整还原医生临床诊断路径。
“灵眸”正在工作。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智能肿瘤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AI科学家蔡文立介绍,该模型可识别胃、结直肠、乳腺等九大器官的57种肿瘤亚型,不仅能判别癌变、分割病灶区域,还可进行蛋白表达预测与肿瘤量化分析;其次是透明化推理机制,通过独创的病理思维链框架,完整还原医生临床诊断路径,例如在三阴性乳腺癌案例中,模型从染色质量评估、形态特征识别到免疫组化证据分析,逐步输出可追溯的诊断结论;最后则是灵活部署能力,尽管原始模型参数高达6700亿,但通过知识蒸馏等技术优化,已实现轻量级GPU服务器私有化部署,在保障医院数据安全的同时降低应用门槛。
蔡文立说,“灵眸”是“诊疗级”人工智能产品,首先是以服务临床诊疗为核心目标,严格遵循国家医疗监管体系的各项标准,聚焦病理诊断核心能力的建设,真正将大模型能力落地于临床一线。其次,“灵眸”包含的三大核心模块——细胞病理、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均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充分证明其符合临床使用的合规性与专业性标准。
经过测试,“灵眸”目前在细胞病理识别中实现了99.5%的敏感度与82.6%的特异性,表现出卓越的细胞级检测水平。在组织病理方面,模型敏感度高达99.6%、特异性达83.5%,并具备95.8%的部位识别准确率,能够精确识别肿瘤区域并进行亚型分类。在免疫组化分析中,定量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确保染色表达评估高度一致。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