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原料到卖产品:怒江减贫“后半篇”文章写了啥?
▲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的香料种植示范区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3月29日在云南怒江开幕。论坛开幕前夕,红星新闻记者深入“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地了解这个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上甘岭”,如何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因地制宜,在新时代跑步迈入产业化大道。 泸水市的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实现了怒江州轻工业规上企业“0”的突破;而怒江福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则让一颗小小的草果,从局限在外地中间商收购用于传统香料,到在本地产业化。 这些产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当地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为易地搬迁做好了“后半篇”文章。
“全都有工厂”产品全都有
吸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
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园区内的“全都有工厂”,是来自对口帮扶怒江州的上海浦东的公司闽龙实业在怒江投资设立的。据悉,全都有工厂于2022年2月成立,同年9月投产。工厂采购当地特色原料进行加工,产品销往华东等地。
▲全都有工厂的咖啡烘焙车间
“全都有工厂”,产品全都有。红星新闻看到,工厂以咖啡全产业链为核心,目前有咖啡、玫瑰精粹饮、牛轧糖、裹衣坚果、火腿、羹类等多种产品的加工产线。这样上海总部 云南基地的模式,结合云南当地的农产品、劳动力禀赋,发挥了上海资金、管理、研发、市场的优势。
怒江的干热河谷气候为精品咖啡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闽龙实业委派到云南全都有的副总经理戴秀华告诉红星新闻,全都有与泸水市的农民合作社合作,挑选使用怒江高海拔、种植基地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咖啡豆。玫瑰精粹饮的原料采购于兰坪县,火腿则精选自泸水老窝镇。通过工厂和产业基地务工,全都有带动了458户2015名农民增收。
其中,新工厂直接带动了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州里有10万多村民从怒江两岸的峡谷高山上搬到河谷中,他们的就业是仍需做好的“后半篇”文章。
据介绍,全都有工厂现有怒江籍员工58人,42人来自易地搬迁点。正在分拣包装好的银耳露的乔女士对红星新闻说,她是傈僳族人,从大山里易地搬迁到泸水五六年了。她原来在山上种玉米,3年前,政府帮忙找到了这里的工作,从安置社区骑摩托车过来约15分钟,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
▲全都有工厂的火腿切割车间
除了有全都有这样的加工企业入驻,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园区里还有咖啡温室育苗大棚,为怒江各地的咖啡农户提供优良的种苗。香料种植示范区起培育推广良种作用,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40余种香料植物。
七彩缤纷的香料苗圃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些种植片区精心规划,设立了品种指示牌,园区内还修建了彩虹滑道、丛林穿越设施、展销休憩空间、香料文化展览区,使得其兼具休闲旅游、研学科普、培训会展功能。
实际上,产业园从一开始规划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的。据悉,园区依托中交集团、上海对口帮扶建设,2024年,园区产值达2.6亿元,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500余人,短期用工1.1万人次。
“榨干”一颗草果的价值
农户产品收购价提高了
泸水市农特产品展销服务中心负责人茶金枝告诉红星新闻,她的经验是,其他的农产品季节性还是太强,能带来稳定收入的怒江优势产业还是咖啡产业和草果产业。
据悉,怒江是全国最大、品质最优的草果产区,其中,福贡县就占到了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全国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福果公司的工人在给草果剪柄
为了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供附加值,让农民把草果卖个好价钱,最大程度开发一颗草果的价值,怒江福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福果公司)于2023年成立,其工厂位于拉甲木底沪滇协作产业园区。
福果公司综合部工作人员杨四节告诉红星新闻,在福果公司成立之前,当地的草果产业仅限于农户卖给外地的中间商,作为传统的香料使用。而现在,福果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草果一体化生产企业。
草果秋冬收获季已经结束,在福果公司的车间里,工人正忙着剪柄、烘干等等。福果公司主营草果精油和油树脂提取,做成香水、护手霜、牙膏、香皂等日化产品;此外生产有草果气泡水、草果纯露等饮品,草果残渣则用于生产宠物饲料。公司还在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发更多的衍生品,目前正在进行调味料、草果醋的研发。
据悉,福果公司目标年产值10亿元以上、纳税6000万元以上,直接解决当地就业超200人以上,预计间接带动怒江4.31万户、16.5万人稳定增收超10%。
▲福果公司研发有多种草果饮品产品
杨四节是福贡本地人,本来在西双版纳做服装设计的她,在看到福果公司提供的工作机会后,回到了家乡。她介绍,目前福果公司跟1000多家农户签订了收购协议,计划明年扩展到2000户。
杨四节自己家里也种植了几十亩草果。她告诉红星新闻,福果公司的收购价比过往中间商给的都高,现在大家都愿意卖给福果公司。这得益于福果公司对于一颗草果价值的全方位“榨干”和全产业链开发。
在西南边陲横断山脉最西的峡谷中,发展产业并非易事。茶金枝表示,需要的配套产业链很多,产品包装都需要从外地运入,目前企业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物流费用较高,这也是怒江的产品在电商零售发货上的一大劣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怒江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2020年底,怒江州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同行的当地干部表示,物流条件的改善,在进一步规划中。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云南怒江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