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明法·以法润心 淄博市民法典法治宣传这样“破圈”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通讯员 高青

“八五”普法以来,山东省淄博市积极推动民法典法治宣传活动走深走实,每年精心组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宣传月,借助数字赋能、万人宣讲、普法惠民演出以及优秀成果网上展示等多元活动,让民法典知识深入人心。

礼法相承固根基,传统法律文化赋能民法典宣传纵深推进。淄博作为齐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华法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立足这一独特优势,淄博市深入挖掘地域法治文化资源,系统整合齐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商埠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法典精神的深度融合。原创歌曲《法在我心中》《宣唱民法典》,音乐快板《听咱说说民法典》、表演唱《老两口学民法典》等,巧妙融入齐文化法治思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理念;“齐大爷普法故事”系列音频小品,聚焦百姓身边案例,用接地气的方式解读民法典,让民法典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活动推广层面,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 服务为民”活动,“八五”普法期间累计举办法治文艺演出1100余场次、法治书画作品展800余场次,实现了法治文化在基层的有效传播和广泛覆盖,不仅丰富了普法宣传的形式载体,更让民法典精神在齐文化沃土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烟火普法惠民生,网红经济助力民法典宣传升温增效。近年来,淄博市抢抓“烧烤出圈”带来的城市热度,创新打造“专题普法 地摊普法”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法治宣传与城市IP互促共进”的特色路径。一方面聚焦行业需求,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8个镇(街道),针对烧烤行业特点开展专题普法69场次,覆盖从业人员1230余人,重点解读买卖合同、诚信经营、侵权责任等法律要点,助力商户规范经营、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借力城市热度,在八大局、海岱楼、浅海夜市等网红打卡地设立12处普法摊位,累计发放《生活中的民法典》宣传手册4700余份,开展法律咨询服务37场,实现普法宣传“零距离”。同时,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特点,张店区创新推出“张小法”普法短视频11期,聚焦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民事行为能力等热点话题,推动普法宣传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让民法典真正融入城市烟火。

精准普法强阵地,需求导向提升民法典宣传靶向发力。淄博市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构建全时空、立体化民法典宣传矩阵,实现精准普法提质增效。在阵地建设方面,将法治元素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打造提升245个法治文化公园和2178处普法设施,实现普法阵地与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同规划、同推进。依托国家一级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院创新融合旅游、法律、廉政等多元文化元素,4.08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生动诠释齐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的传承发展,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平社区民法典主题公园投资30万元精心打造7大专题宣传区,实现民法典各编内容可视化呈现。在传播渠道创新上,积极构建“全时空普法大课堂”,通过“电视说法、喇叭释法、微信普法、抖音学法、APP讲法”等多种渠道,营造全方位普法氛围。特别开通全省首个市级“乡村普法广播”,推出“齐大爷说法”“我是小法宝”等多个特色专栏。同时,整合区县、部门法治宣传教育资源,设立“齐思政”云平台、“齐妹子说法”专栏、“普法宣传村村响”等200余个法治文化宣传平台,形成强大普法合力。张店区法治教育体验中心和周村区AI普法体验馆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厚道诚信”的鲁商精神与民法典原则深度融合,打造互动式、场景化普法新模式。通过系统化布局、精准化供给、智能化传播,全市形成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普法合力,让民法典以更专业、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