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蔬菜之乡”到“数字沃土”:潍坊寿光新农人借力短视频平台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
春耕时节,“中国蔬菜之乡”山东潍坊寿光迎来了一场聚焦新农人及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交流会。3月27日,“2025数字乡村新农人发展交流会”在潍坊寿光市召开。政府领导、学界专家、快手三农业务负责人及新农人代表等出席活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寿光作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先后建成一批智能化农业园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通过新媒体科普现代农业技术,用新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书写着数字助农的新篇章。
让现代农业技术扎根乡土
共筑数字助农生态沃土
无人机飞防、智能化大棚、现代化仓储……从种子到育肥,从果实到销售,寿光走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引领道路上,构建起了现代化全体系的智能农业生态系统。
“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标杆,寿光正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而一位位充满朝气的新农人,则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也普及着现代农业技术。”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东在会上表示。
活跃在快手上的新农人,不仅是农技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连接城乡的重要桥梁。
在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晖临看来,快手等数字平台通过赋能新农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快手通过连接城乡、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新农人运用数字技术推介农村农业,促进了城乡要素流动和融合,让乡村文化走进城市视野。
曹子榆在她的“智慧大棚”中试验种植着水培蔬菜
“我想给农户们趟趟路!”抱着这样的想法,95后“农三代”曹子榆开启了智慧大棚之旅,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她先后试种了300多个番茄品种,并从中选取30多个口感上佳的品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通过快手短视频,我想把寿光的先进农业技术传递给更多人,也想激励更多人投身现代农业,用绿色健康的理念与技术,耕耘出一片新天地。”曹子榆表示。如今,她还尝试着更多新产品的种植试验。
作为一名打通“生姜的一生”产业链的90后农资人,孟晓帆用五年时间打造生姜全产业链,并通过快手连接起技术分享、农资销售与产品收购的闭环。“一位河南粉丝按我的方案种姜,还没等我收购就被抢购一空。”她表示,快手为其带来了约30%的客户,更让她坚信“数字工具能让好姜卖好价”。
60后农技专家、寿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天英,在退休后选择将30多年经验搬进快手直播间。“以前在村子里讲课,人多的时候,也就几百人,效率低、覆盖面小。2023年,我决定尝试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农技知识。当我看到我的视频和直播能为农民朋友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我感受到了很大的价值感。感谢快手平台,它为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我的农技知识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高级农艺师刘天英退休后开启直播传授农技知识
寿光蔬果青年创业团队、来自正德(山东)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许金龙分享了团队在快手的创业之路。“我们团队90%以上都是95后,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扎根农村,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谈及选择快手的原因,许金龙表示首先是庞大的用户群体,其次是信任经济优势,“通过‘大棚溯源直播’展示种植过程,用户复购率达45%,远超传统电商平台。”同时,他还指出,直播电商缩短了流通链路,不仅提高了蔬菜新鲜度,增加消费者体验,也把价格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提高了原产地农民的收入。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短视频平台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重要推手
在广沃的乡野土壤上,“农业新质生产力”已走向实践。而短视频与直播平台,正成为连接政策、技术与人的超级节点,让新技术、新农人、新农业驰骋在沃野千里。
平台催生的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更是吸引众多年轻人返乡创业,让“一部手机管大棚,一部手机卖全国”的创新实践在田间地头扎根,用数字技术浇灌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正如快手三农负责人黄诚所言:“我们期待与更多新农人携手,让技术下沉、农产品上行,以‘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这种数字赋能也印证了卢晖临教授的观点,“数字技术正在扭转乡村人才外流的‘社会侵蚀’,让年轻人看见土地的价值,为乡村留住人才、注入活力”。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