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见|“智驾”改“辅驾”,销售宣传不能遮遮掩掩
5月6日,记者前往小米汽车门店,了解宣传口径的落地情况,却发现销售人员在介绍智能化功能时,虽然变得谨慎,但仍存在不规范表述。例如,其会强调是L2级辅助驾驶,但“手不用把着方向盘”“自动驾驶”等词汇仍在出现。这种“说辞松动”,仍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对于智驾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客服人员还强调,只是名字发生了变化,功能没有发生改变。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汽车企业纷纷推出各类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追求创新与宣传效果的同时,部分车企和销售人员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表述上存在不规范现象,这不仅误导了消费者,更可能埋下了安全隐患。
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强调了规范宣传的重要性。尽管倡议书已出台一段时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有一些企业存在“说辞松动”现象,对“智驾”遮遮掩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底线”,这两句话不仅是汽车行业的一句口号,更是每一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心声。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车企和销售人员在宣传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时,往往夸大其词,使用诸如“手不用把着方向盘”“自动驾驶”等词汇,给消费者造成误解。这种过度宣传不仅违背了行业的宣传规范,更可能误导消费者在行驶过程中忽视安全,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实上,现有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但远未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程度。无论是L2级还是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都需要驾驶员的监控和干预。因此,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宣传为可以完全替代人工驾驶的“自动驾驶”,不仅是一种虚假宣传,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宣传方式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可能导致消费者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忽视了对车辆的控制和环境的观察,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倡议书明确指出要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这一倡议的出台,无疑是对当前汽车智能化宣传浮躁风气的一次有力约束。然而,仅仅依靠行业倡议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从而确保宣传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车企作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者和生产者,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宣传过程中,车企不仅要严格遵守宣传规范,更要将技术研发与安全保障放在首位。一方面,车企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车企也需要加强内部培训,确保销售人员能够准确、客观地介绍产品的功能和限制,避免夸大其词和误导消费者。
销售人员作为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度。因此,销售人员更应该具备专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在介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时,要客观、准确地描述产品的特点和限制,避免使用夸大或误导性的词汇。同时,销售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以便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和服务。
消费者作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也应该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的作用和限制。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消费者需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不要过分依赖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而是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和操作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此外,消费者还需要加强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情况,确保行驶安全。
“智驾”改“辅驾”,不仅是一次名称的变化,更是一次理念的转变。车企、销售人员和消费者都需要认识到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作用和限制,共同努力推动汽车智能化稳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规范宣传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一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宣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汽车智能化从宣传到实际应用的全面变革,让科技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体验。(文/邢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