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最新营商环境体检单:59个测评点,上海22项达全球最优水平

上海营商环境如何?世界银行的这份“体检单”给出了答案。

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及《2025中国企业调查概况报告》显示,中国企业调查表现总体较好,在营商环境相关的59个测评点中,上海22项达全球最优水平。

2024年初,世行开始在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大陆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北部、东北、西北、西南六大片区抽取2189家企业开展企业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综合目前已公布的103个经济体表现来看,中国的企业调查表现总体较好,8个领域中有6个领域(解决商业纠纷、纳税、获取金融服务、市政公用服务、获取经营场所和国际贸易)的调查数据全部优于103个经济体的中位数;时间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调查数据普遍优于103个经济体的中位数。

作为上述调查的样本省份之一,上海绝大多数测评点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约有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这意味着,上海在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营商环境(DB)评估排名第二、营商环境成熟度(BR)评估中首批经济体位列第一的新加坡,达到全球最优水平的测评点为10项。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罗培新表示,这充分表明,上海市在对标国际通行标准,优化制度规则、改善政务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办事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举例来看,在供电可靠性方面,上海企业填报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均为0次;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上海电子支付费率成本为0;在市场公平竞争方面,世行考察企业更换互联网提供商的感受度,上海企业该项感受度得分为96.2;在解决商业纠纷方面,上海商事调解可替代性得分为100。这些测评点均已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除此之外,上海的纳税时长、贷款申请时长、互联网稳定性、仲裁可替代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便利性等测评点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罗培新指出,上海市特别注重通过制度规则的方式引领和推进改革,通过制度规则固化改革成果。例如,在供电可靠性方面,上海市企业填报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均为0次,这和《上海市供用电条例》的制度功效密不可分。该条例第13条规定,供电企业应当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置抢修力量,对供电故障及时抢修。自接到报修之时起,到达现场抢修的时限,外环线内不超过六十分钟,外环线外不超过九十分钟。因天气、交通等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到达现场的,应当向报修人作出解释。

近十年来,上海主动对标包括世界银行评估体系在内的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大力修法立规。从2018年起,上海持续在年初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至今已升级到8.0版。这7年来,上海坚持深化对标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感受,夯实基层基础。历经七年系统集成,已有1101项任务举措让上海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愈加肥沃。

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还在继续。据了解,上海近期将加力提速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切实提升企业感受,更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后,上海应当全面运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企业调查的成果,找寻短板和弱项,通过制度变革和优化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成为全世界营商环境的高地,进一步引领和推动全国营商环境的优化。”罗培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