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林荫路第七小学:“盘活的”科学 挂在“墙上的博物馆”
挖掘“1 X”新模式 打造科学全域教育场
项目先行,让科学与项目化学习相“融”
学校将“项目化学习”引入科学教育,开发了“组组有研究、班班有项目、期期有收获”的持续渐进、逐级深入的项目化学习课程,学生借助主题明确的“项目焦点”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育人,让科学与课堂相“融”
“360科学大课堂”项目。学校组织科学教师、邀请来自各行各业、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家长、课外辅导员走进“科学博物馆”,利用博物馆的相关资源,开设科学课堂,与学生分享“食品中的科学”“交通安全中的科学”等有趣、有用的科学知识。把课堂内容分类整理,形成多个主题和序列,让科学与同学们的健康生活相“融”。
实践活动,让科学与实践相“融”
学校带领学生走进校内外的博物馆,开展了多种科普实践活动,开展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拓展科学视野,实践科学方法,链接前沿科技。
学校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创潜能,以“文化浸润”方式,展现科技风采,为学生打造科学全域教育场,持续兼顾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普及,夯实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拓展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打造更加完善、立体的小学科学教育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