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当科技牵手无障碍,为残疾人打造便利生活新场景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2.96亿,加上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广泛而迫切。此外,按照一些研究者的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两种趋势将会导致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智能屏、语音控制灯带、跌倒监测设备……在天津武清区杨村街道,一个个新科技产品打造出新型智慧养老社区。“火柴人摄像头是一项创新技术,它能将人体影像转化为火柴人形象,既保障了隐私,又能通过监测步态预判老年人是否存在中风或跌倒的风险。一旦监测到跌倒动作,系统会立即向社区平台报警,并通知家属。”杨村街道智慧养老驿站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一批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开发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一键通呼叫、智能烟感器等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监测等服务;护理机器人、家务机器人等产品,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带来极大便利;智能升降沙发、防走失定位鞋、气囊防摔衣等让老年人的安全多一份保障……这些看得见的智能化设备、服务以及看不见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相继走进养老机构、社区、家庭,提升老年生活品质。
自从机器人“小丽”来到家里,68岁的退休教师刘仙觉得,身边就好像多了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随时能聊天、听歌、查菜谱、记清单、整理回忆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欢乐,这种情绪价值是很宝贵的。”
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由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通过指令可以记忆、提醒老人的外出时间、关火时间、服药时间等,也能够帮忙拨通亲友电话或视频,边聊边干活。“研究人员从老人生活场景及精神需求出发,在开发小丽机器人过程中结合了人工智能、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等元素,可以让老人感受到儿女般的生活支持和孙辈在侧的生活乐趣,也体现智慧养老的人文温度。”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雅说。
随着数字适老化服务的不断完善和网络应用的加速普及,更多“银发族”不断接触网络服务。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中,已有3000余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关联的高频服务场景中,基本实现了信息无障碍——聊天有了大字号模式,出行可以一键叫车,看病挂号线上预约流程实现简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下,信息无障碍已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纳入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在权利保障、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领域做出全方位部署,旨在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等跨越数字鸿沟,同享数字化发展红利。
有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将数字化技术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确保科技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社会成员,未来建设一个更加智能、更加包容的无障碍社会。
▲近年来,国家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为障碍群体提供便捷、智能化服务。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让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融入到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等领域,为他们生活、学习带来更多可能性。(图 视觉中国)
为障碍人群提供便利性技术支持,是科技向善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无障碍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在南京一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冉冉头戴银色VR设备,对着空气做出拥抱的姿势。在虚拟场景里,她刚完成给卡通熊喂蜂蜜的互动,这个在现实中总是回避眼神交流的孩子,逐渐露出难得的笑容。
传统康复训练中,治疗师常要借助卡片、玩偶与孩子建立联系。而在VR构建的场景中,孤独症儿童可以通过手势控制小动物,当冉冉操作卡通熊喂蜂蜜的瞬间,系统会记录下孩子持续0.8秒的注视——这种精准的注意力捕捉,让治疗师能及时调整干预策略,也大幅提升了孤独症儿童眼神交流训练的成功率。
“科技产品很多处于创新和突破阶段,要真正实现普惠,核心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技术创新的星星之火到大规模使用,产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才能带来信息无障碍产业的质变。” 清华大学无障碍研究院院长邵磊说。
在科技助残的发展势头下,众多科技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发无障碍功能。一个悄然发生的变化是,为满足障碍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科技产品的无障碍改造正从基础代偿转向丰富体验,开发出许多文娱功能。比如vivo启动“声声有息”公益项目,通过自研AI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迭代升级,上线“vivo听说”“vivo看见”等信息无障碍功能,通过多轮对话的方式提供更为深度详尽的信息问答,让用户更好地感知和了解周围的环境与事物。
张军军是一名视障人士,对“vivo看见”的连续问答能力和对图像描述的优化功能尤为喜欢。“我可以连续提问,每次都能得到准确的回答,而且描述信息的方式更符合盲人的感知习惯。例如在描述颜色时,它会使用‘温暖’‘温馨’等词汇来传达对色彩的感受。”
科技赋能,提升的不只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精度”,还有“温度”,这些无障碍应用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让障碍人士更充分、快乐地享受社会生活。
《中国残疾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年度纵览(2023)》显示,目前中国已经催生了一大批现代科技助残企业,它们以全体残疾人或者某一类残疾人为目标群体,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为手段,致力于给障碍群体带来便捷、安全、温馨的生活。不少科技企业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向社会免费开放无障碍技术专利,降低行业壁垒,让好的产品真正惠及更广泛的障碍人群。
没有障碍的群体,只有障碍的环境。无障碍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充分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利用产品、技术等多种方式解决痛点,消除障碍。科技助残的当下,无障碍建设正从残疾人特需特惠,转变为全体社会成员普惠共享,而这也正是科技向善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