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国新能源车企“走出去”有哪些新特点?这个大会深入探讨

昨天(28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发布了《车路城协同发展报告及标杆案例》。这份报告指出,我国车路城协同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取得瞩目成果,车路城协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我国车路城协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报告指出,2025年将是“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加速期,各试点城市将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起更为精细全面的城市道路智能感知体系。同时,2025年还是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节点,多家车企宣布将在2025年量产搭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车型。

移动通信及车联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陈山枝:就目前像从北京亦庄拿到的数据,大概会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在15%左右。另外从智驾来说,能够行驶更舒适,交通效率更高,行驶安全更高。

不久前,长安汽车宣布进入欧洲等海外重点市场,并快速布局东南亚、中南美洲、中东、非洲区域等市场。预计2025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销量计划实现100万辆。东风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表示,2025年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中东市场,通过中东地区的高端市场验证中国品牌的全球竞争力。记者注意到,中国车企的品牌“出海”,正从早期单一的贸易模式,发展到如今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

中国车企“走出去”呈现新特点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未来能有哪些新特点,也成为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嘉宾深入探讨的话题。

在谈到加大国际合作时,不少中国车企表示,从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品牌化”“技术性”“高端化”“本土化”四大战略性出海方向,将为中国车企突破国际竞争格局提供新思路。

Agora德国交通转型智库执行主任 克里斯蒂安·霍克菲尔德:过去40年,我们通过合资企业加速了中国市场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如今中国品牌、供应商及电池企业正走向全球,我们可转变合作模式。在欧洲和德国,依据欧洲规则建立合资企业,助力当地道路运输电气化,并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车企助力 泰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跃升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车企“走出去”的蓝图中,东南亚是最集中的区域,尤其以泰国最为突出。在本届论坛上,来自泰国电动汽车协会的专家表示,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助力,泰国市场正在加速向“新”转型。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泰国电动车渗透率从不足1%跃升至13%,其中的90%都来自中国品牌。但尽管眼下市场表现亮眼,泰国方面也提出了深化合作的新期待。

近两年,包括比亚迪、长安等近10家中国车企已在泰国投资建厂,还带动了多家配套企业落户。专家指出,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的三维互补,中泰双方正构建起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这样深度的合作新模式,不仅带动了泰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让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扎根更深。

南方电网公司市场总监 李敏虹:这次规模化的车网互动参与的城市数量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互动的电量超过50万度。通过反向向电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和邀约填谷充电等多种场景,充分验证了车网互动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可行性。为未来以城市为主体,规模化、可持续发展车网互动、推广新能源汽车双向充放电提供了示范样本。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0万辆,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聚合起来参与车网互动,将大大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能力。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胡泽春:在城市电网范围内发展大规模的车网互动,可以减少城市电网的峰谷差,减少城市电网相应的电网和电源的投资,所以它可以成为电力系统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资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