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激战,淘宝+饿了么闪电式入局
外卖市场硝烟重启。
京东的高调入局,重金补贴,一方面吸引到大波用户的短时涌入,另一方面,也让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不得不对这条「鲶鱼」提高重视。
原本美团与饿了么 " 双雄 " 对峙的稳定格局被彻底打破,逐渐演变为红黄蓝 " 三国杀 " 态势。
从 4 月 18 日 " 不打口水仗,只送口味虾 ",到如今宣布的 " 超百亿补贴 "。在这场后外卖时代的大战中,饿了么在五一假期的前一天加码下场,还同时带来了出手阔绰集团内的 " 大哥 "。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站在盈利前夜的饿了么,脚步或许不得不再缓缓。
2024 年,饿了么曾制定三年盈利的规划。根据我们的了解,饿了么在 2024 年曾出现单月盈利的情况。整体而言,饿了么想如期实现盈利目标本来并不难。
京东的入局,多少有些打乱了饿了么原本的节奏,但这对阿里在整个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雷峰网获悉,阿里淘宝天猫旗下的即时零售业务 " 小时达 " 正式升级为 " 淘宝闪购 ",在淘宝 app 首页 Tab 以 " 闪购 " 一级流量入口,并将联合饿了么共同加大补贴力度。
草蛇灰线、埋伏千里,阿里电商生态中的即时零售的布局才是未来更广阔的前景,饿了么则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01 站在盈利门口的饿了么
如果没有第三者的强势加入,饿了么已经站在盈利的门口。
阿里 2025 财年 Q3 财报(对应自然年 2024 年 Q4)显示,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增长所驱动,本地生活集团季度同比收入增长 12% 至 169.88 亿元。受益于运营效率提升和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单位经济效益提升,本地生活集团亏损从去年同期的 20.68 亿元继续收窄至 5.96 亿元。
这是俞永福卸任阿里本地生活 CEO,将指挥棒交给 80 后们后,阿里本地生活交出的第三份答卷:收入连续三季度双位数增长,且亏损大幅收窄。
同时,在财报会上,阿里管理层明确表示高德已实现盈利。除却高德的微利,阿里本地生活的核心业务基本只剩下饿了么。换句话说,饿了么在 2024 年四季度亏损应该在 6 亿 -7 亿元间。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考虑到饿了么较大的业务规模,这个亏损额其实不算大。现在,饿了么想要扭亏为盈,也并不难。
2023 年,饿了么 UE(单体经济模型)打正,但其 UE 模型未包括中台等成本。尽管如此,近两年以来,饿了么整体亏损不断收窄却是事实。
一位接近阿里本地生活人士告诉我们,饿了么在 2024 年曾出现过单月含其它成本的 UE 打正。也就是说,饿了么已经出现过单月盈利。关于阿里本地生活的更多信息可以添加微信 Congc_a 交流。
多年来,本地生活对阿里来说一直是一个,既不能失去,又稍显鸡肋的业务,盈利和增长前景都饱受质疑。为此,阿里在 2021 年调来救火大师俞永福,负责高德、饿了么、飞猪等组成的本地生活板块。
俞永福在任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调整战略,二是重塑组织。前者明晰方向,后者提升执行效率。自此,阿里本地生活逐渐走向正轨:口碑并入高德,二者合力,担当到目的地业务的任务,饿了么则在其中承担到家的生态位业务。
财报显示,俞永福任职的三年,阿里本地生活年营收从 446.16 亿元增至 598.02 亿元,亏损由 220.92 亿元缩至 98.12 亿元,亏损率也从超 50% 降至 16%。
2023 财年一季度,饿了么首次实现 UE 转正。二级市场投资人高继业告诉雷峰网,只有 UE 为正的时候,才能表明它一个好生意。而今年,饿了么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这两年经营提效的范式继续来扩大规模。这样,整个利润才可以覆盖整个中台、总部以及职能部门的支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
02 一场声东击西式的闪现
有市场分析认为,京东外卖的高调入局,或许将拖累饿了么的盈利步伐,后者在市场份额和盈亏平衡前,需要做出更多抉择。京东外卖的高举高打,或许会使得美团、饿了么不得不跟进补贴,展开新一轮的攻防战。
但此次阿里系的出招方式仍出乎外界预料。
在京东、美团对峙之间,安静了近一月的饿了么今早突然宣布将加码 " 饿补超百亿 ",在五一假期开始前引爆正面战场。
另一边," 淘宝闪购 " 正式登场,与饿了么同时全面开火,从两路包抄,加入即时零售的行业争夺战。
雷峰网获悉,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 " 小时达 " 正式升级为 " 淘宝闪购 ",并在淘宝 app 首 Tab 以 " 闪购 " 一级流量入口展示。升级后的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共同加大补贴。
在此过程中,饿了么供给面向淘宝闪购全部开放,同时结合淘宝天猫在品牌电商商家的优势,淘宝闪购将与品牌商家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小时达的货盘及价格。
对阿里而言,面对今年的外卖大战,它并没有只派出饿了么出战,而是选择同时在淘宝里加大规模补贴。这种 " 团战 " 的策略对阿里显然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效益。
" 一笔投入,两路都得到‘输血’,同步向对手进行包围夹击。" 有行业人士做出这样的分析。
实际上,仔细观察近期外卖口水战之外的动向,不难看到此前的饿了么也并非完全隐身。近期大量用户发现,饿了么虽然没有正面宣传,但持续在加大补贴力度。
平台不仅面向 88VIP 用户定向派发红包券,普通用户随手领取的红包,膨胀额度也在持续提升。
外卖是个苦生意,不代表它不是个好生意,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玩家前仆后继。在这背后,更多的是流量这门生意。高频低利带动低频高利,才是各家大厂赚钱的终极目标。
行业冷暖变化,身处业务一线的人最先有感知。
美团众包骑手王雷告诉雷峰网,当时听周围人说京东搞外卖,就想着去凑个热闹。交了最低的 100 块押金,也没买啥装备,直接注册接单。刚开始那会,京东一单能多挣一两块,不过单量太少了。而且他不是专送骑手,只能靠自己抢单,新平台还一堆时间限制,操作麻烦。有时候定位差几百米,动不动就扣钱。但从 20 号左右开始,京东外卖单量开始大爆发,相反饿了么单量有所下滑。此番百亿补贴后,外卖单量也必然将出现新的倾斜趋势。
03 争夺即时电商话语权
外卖大战背后,即时零售才是靶心。
4 月初,前阿里本地生活员工郭子睿曾向雷峰网表示,京东外卖声势很大,但不会做很久,因为京东的流量和外卖的利润率不足以支持它长久的做下去。
在郭子睿看来,京东做外卖更多地还是为了培育自己的同城配送网络,为即时零售这场仗做准备。美团和京东交战,长远看是利好饿了么,这场战争会加速同城零售的心智和网络形成。
一位淘宝闪购项目员工武安祺认为,淘宝闪购这个时间点下场,能够省下大笔营销费,转而大规模补贴消费者。
目前京东对商家的免佣将在 5 月 1 日结束,且已逐步开始降低对消费者侧的补贴,此时淘宝闪购入局的时间节点别有一番深意。
但如今看来,京东还会继续做多久,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不过,一个相对共识的观点是,外卖的表象之下,即时零售才是行业争夺的更广阔市场。
事实上,翻看京东和美团的历年财报,二者过往利润率都不高。但在近两年开始出现明显提升。
有媒体梳理了二者自 2019 年以来的财报,2023 年 -2024 年,京东和美团利润率都在不断创新高。前者分别是 2.1-3.2% 和 3.6%-4.1%;后者更是达到 5.0%-8.4% 和 10.6%-13%。该媒体分析后认为,二者利润率提高的关键原因之一都在于即时零售的崛起。
一位接近美团人士告诉雷峰网,三年前,美团闪购才开始露出苗头,决定自建仓时,有美团高层就预言,京东和美团迟早会有一战。京东现在才开始布局外卖,与美团争夺市场话语权,已经算晚了。换句话说,即时零售的出现正在削弱京东零售的核心基本盘,但京东的即时零售发展又不及高频次的外卖平台们,最终不得不躬身入局。
" 外卖大战 " 的背后,是远近场电商的交集越来越大。当两者边界逐渐模糊,意味着传统电商玩家的地盘将不再稳固,挥刀相向也在所难免。
饿了么加码即时零售的决心也逐渐显现。2024 年三月底,俞永福从一线业务卸任,新一届面对未来三年,制定了 "1+2" 的长期战略,"1" 代表饿了么要做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2" 代表饿了么将专注两个新赛道,分别是即时零售和即时物流网络。
在稳固外卖业务增长的基础上,即时零售将再度成为饿了么新的机会。
当前,即时零售业务在饿了么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为 10%-20%,其中包括淘宝小时达为其带来的部分生态业务。
流量入口方面,饿了么业务主要依托四大渠道:首要渠道是饿了么 APP;其次是支付宝、微信、淘宝、抖音等多端的小程序。
去年 7 月,淘宝升级 " 小时达 " 为 App 一级入口,并与饿了么展开深度合作,覆盖超市便利、药店、蔬菜水果、酒水饮料、鲜花绿植等品类。
如今,淘宝闪购再度加码,有哪些考量?
武安祺对此表示,这与淘宝多年布局探索即时零售,已经沉淀足够能力有关,淘宝已经推动一大批品类以及品牌投入到即时零售,同时饿了么的社会化仓配、即时履约、超算平台、地图等能力已经走向成熟。这一直也是阿里做业务的风格,抢占最佳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协同全力压上。
据雷峰网了解,此次升级为淘宝闪购后,内部目标是要加速覆盖至 200 个核心连锁品牌。
除了品牌商家支撑的供给,运力也是做好即时零售业务的重要要素。在运力方面,淘宝闪购由饿了么重点保障履约。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美团单纯外卖也能盈利,主要是规模效应,到店业务则进一步扩大了美团的利润率。
相较而言,饿了么只有到家业务,只能通过规模摊薄成本。短期讲,饿了么盈利很简单,那就是把营销补贴降下来。长期看,饿了么希望做一些其它的增长,比如即时零售、以及第三方物流,现在每年仍有相对客观幅度的增长。
本地生活是一场 " 不激烈但很残酷 " 的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新选手京东能坚持多久,给市场带来多大变数,是近一段时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但阿里的这次闪电式出击,在未来或将为行业格局带来更大变数。
即时零售大战升级,雷峰网将持续关注,欢迎添加作者微信:Omayaeww,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