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盐田:山海之间开启“空中新纪元”

从梧桐山麓的云间漫步,到热门景区的空中外卖员,再到海岸线上的无人飞行,深圳盐田的低空,一个个创新场景的应用,正在打开“天空之城”的新想象力。产业全链条发展和应用场景全方位拓展,也正在重新定义城区发展的新维度。

近年来,盐田区依托独特的山海地貌和前瞻性政策布局,率先探索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创新场景,让蓝天也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试验田和展示窗口。

从“有人”到“无人”

科技含量不断飙升

“在不远的将来,载重无人机就如同‘无人驾驶’的直升机,可以飞上蓝天,按照事先设置好的路线,实现无人驾驶的空中游览和出行。”2022年夏天,在位于盐田的直升机基地,东部通航副总经理张连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展望低空经济接下来的应用场景。当时,搭乘传统的直升机到低空观光和游览,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新鲜事。

项目总用地面积近5公顷,距香港直线距离仅有5公里。以这里为起点,1小时内覆盖粤港澳大湾区90%以上的地区,促进空中交通与地面生活的无缝衔接,实现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新范式。

在这个美好生活示范区中,通过先进的无人机技术、低空飞行器航线规划系统以及智能化的低空物流配送网络,快递外卖可轻松入户,楼顶可畅意出行。同时,围绕多重低空场景,盐田将全面布局城市空中交通、航空救援、低空文旅、低空物流、无人驾驶培训、低空飞行配套等服务领域,打造丰富便捷高效的多维生活空间。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低空融合飞行基建领域的空白,更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方向。

从单家企业到成立园区

产业集聚效应日渐形成

低空经济要发展,核心力量来自企业。

3月28日,盐田智茂低空经济产业园召开首届招商推介会。推介会上,深圳市吾上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飞越星穹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低空经济领域企业正式签约入驻。该产业园位于沙头角保税区精茂城,载体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园区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园区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计划今年内引入30家企业,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内集聚,实现“上下楼”式的高效协同发展。

“盐田拥有海、陆、空、城、港等丰富的应用场景,是低空产业的‘天然试验场’。”吾上航空相关负责人梁光辉介绍,吾上航空有两款飞机正在研发中,入驻园区后,希望借助政策东风和这片创新热土,推动研发进程,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由点及面,产业集聚效应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去年5月30日,国内首个专业化eVTOL产业园也在盐田揭牌成立。16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深圳盐田eVTOL产业园。

该园区采取“一园多区”的空间布局方式,聚焦eVTOL技术及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航空新材料,以及eVTOL规模化运营应用等,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体系。

这背后,与盐田区密集发布的相关政策息息相关。早在2023年,盐田区就发布了《盐田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并同步出台了《盐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2023年修订)》。去年年初,盐田区发布《盐田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原有低空经济政策扶持体系基础上,再推11项重磅措施,为盐田区抢占低空经济“蓝海”,加快建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

政策先发优势,加以资金扶持,通过低空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为鼓励打造低空经济专业化园区,盐田区拿出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和上下游产业孵化器,其中2万平方米接近零租金,帮助低空经济企业实现“轻装上阵”。此外,结合辖区独特的山海资源禀赋,盐田区鼓励企业积极开发空中浏览等新兴特色旅游项目,并对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

根据规划,2025年,盐田还将聚焦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大对eVTOL整机研发制造、驾驶培训、应用推广等全链条扶持力度,在低空飞行空域管理、适航认定、场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盐田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的“领航者”。在这片山海之间,盐田的低空经济正蓄势待发,书写着属于它的“空中新篇章”。

文 | 记者 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