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特稿】纳入天开园的团泊健康城企业:回津创业,我们遇到了好时机

“我们选择在静海创业,就是看中了这里聚集了众多健康产业资源,可说是近水楼台。这里有订单、有合作伙伴,有上下游的产业协作,一切都很方便。”天津协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常子嵩说。

今年2月,静海区团泊健康城相关区域纳入天开园,像常子嵩这样的健康产业领域创业者,正一起让这里在大健康产业新赛道上的集群优势更加明显。而像协华创新这样促成医疗领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转化的企业,未来也将越走越顺。

“回家乡创业,我们遇到了好时机”

不久前召开的天津市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会议鼓励民营企业家把握政策叠加机遇,了解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惠企政策红利。

天津协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协华创新”)是一家依托团泊健康城、协和(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等平台建立的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入驻团泊健康城以来,企业在当地产业集群效应下取得快速发展。

“我们能够帮助医学科研人员进行概念验证,缩短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周期,并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相应方案。”在协华创新位于协和(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西园内的展区内,常子嵩向来访嘉宾介绍道。

常子嵩

常子嵩所看重的,正是数年来健康产业在静海团泊的渐次落地。2020年,团泊健康城获批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2021年5月,天津市政府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由此,“协和”金字招牌的入驻,成为静海发展健康产业的新契机。

2023年9月,作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核心项目之一的医学中心一期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正式投入使用,这不仅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血液病中心落地津城,也是静海团泊健康城的重大机遇。

加上同样落户团泊健康城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医疗机构,团泊健康城俨然实现中西医“双航母”的医疗健康创新集群。借着这股东风,像协华创新这样的健康产业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陆续经招商引资落地团泊健康城。

产业集聚带来的,是团泊健康城的快速成长。在常子嵩等创业者眼中,园区的变化不仅显而易见,且更走上了一条“快车道”——硬件资源上,这里背靠4个国家级医学中心河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资源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在服务层面,园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投融资等配套服务也在快速跟进。

天津市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强化干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素养养成,问政于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做懂企业、懂市场、会服务的行家里手。

“作为企业来说,一个很直观的变化,是园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化速度在飞速提升。我们在和园区管委会交流时,能明显感受到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的招商人员,大家对生物医药的专业性在飞速提升,能更高效、准确地了解健康领域创业者的需求,这激励了创业者。”常子嵩说。

“看到了产业集聚带来的人气儿”

过去一年,常子嵩过着“天津市区——滨海新区——静海团泊”三点之间往复通勤的日子,紧张的节奏成为工作和生活常态。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看到了静海团泊的产业集聚招来的“人气儿”,也看到了一块区域如何因产业集聚而兴旺。

“周边的房租升高了,餐饮娱乐等业态越来越多了,这是我和员工们最直观的感受。”聊起团泊健康城过去一年的变化,常子嵩最大的感受是一种“烟火气”。

去年9月至今,轨道交通津静线的开通,让很多从市区到静海团泊的人出行更便捷。这其中,有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就医的患者,有到团泊健康城洽谈业务的科研人员和相关产业从业者,也有上下班通勤的本地人。

协华创新的生产车间

围绕健康产业的布局,步履不停。就在今年2月,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将静海区团泊健康城相关区域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团泊健康城又迎来新机遇。

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纳入天开园布局的相关区域,汇聚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体育职业学院等5所高校;拥有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

谈起团泊健康城纳入天开园这一最新动向,常子嵩言语中很是期待,“在医疗健康资源如此密集的一个区域,必然存在很多产业化合作的潜在机会,这让我们很看好这一区域未来几年里的发展前景。也期待天开园的一些好政策和好经验,能够给团泊健康城以借鉴,让‘快车道’越来越快、越走越宽。”(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